兒童秩序:童心里的詩篇——《年輕的品格:教師的精神氣象》教師閱讀分享活動(三)
發(fā)布時間: 2023/11/28 14:19:58 1607次瀏覽 作者: 毛詠玲 路瑤 趙驍彤 施雨 朱成名 紀棟棟 肖立扣 姜羽 張丹丹
讀一本好書,勝過萬兩黃金;賞一本好書,宛如鴻運纏身;品一本好書,恰似幸福重溫?!赌贻p的品格 教師的精神氣象》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!為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(yǎng),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,促進教師專業(yè)成長,瑯琊路小學全
體教師共同閱讀了著名教育專家成尚榮先生的這本書。在書中,成尚榮提出,教師的精神成長、教師精神世界的豐盈與深刻,比什么都重要。弘揚教育家精神,要從培養(yǎng)年輕的品格開始。
全書從年輕品格的內涵、中國特色的教育家精神、兒童秩序和創(chuàng)新與挑戰(zhàn)四個章節(jié)進行闡述。
英語、音樂、科學、體育四個教研組全體教師共同閱讀了第三章《兒童秩序:童心里的詩篇》。成尚榮先生指出:“兒童智慧、少年精神、與年輕的品格血脈相承,是年輕品格的應有之義,也讓年輕品格更有活力。當然前提是我們應去認識、發(fā)現(xiàn)孩子,追尋、構建兒童秩序?!崩蠋焸兩钍軉l(fā),并對兒童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英語組
毛詠玲
閱讀《年輕的品格 教師的精神氣象》第三章,兒童秩序:童心里的詩篇。兒童故事是童心里生成的兒童詩。它譜寫著生活中歡樂的故事,歌頌著生命中真摯的感情,折射出兒童自身發(fā)展的邏輯。隨著社會現(xiàn)代化的加快,讓兒童秩序在現(xiàn)代化進程中發(fā)展,我們將以新的視角去重新認識兒童,發(fā)現(xiàn)兒童的創(chuàng)造天性和天賦,培養(yǎng)學生的創(chuàng)新精神和創(chuàng)造能力。作為教師,我們要走近兒童,走進兒童,優(yōu)化教與學的情境,觸摸兒童發(fā)展的節(jié)奏和邏輯,樂于傾聽孩子們的奇思妙想,贊同他們的精彩創(chuàng)意,說不定這精彩的每一瞬間,會激起創(chuàng)新的浪花,導向創(chuàng)新的彼岸。
路瑤
童心應是自由之心、創(chuàng)造之心。童心里的詩篇當是創(chuàng)造之篇,創(chuàng)造當是童心詩篇里的最強音。今天我們研究兒童,就是要再一次以新的視角去重新認識兒童、重新發(fā)現(xiàn)兒童,重新認識和發(fā)現(xiàn)兒童的創(chuàng)造天性與天賦,培養(yǎng)他們的創(chuàng)新精神與創(chuàng)造能力,在兒童創(chuàng)造力的進發(fā)中,去創(chuàng)建兒童的最高邏輯與最美秩序,堅持回到“兒童”原來的意義上去,堅持回到兒童完整的生活世界中去,堅持回到兒童的最偉大之處去,堅持回到兒童的學習、工作、生活方式上去。
兒童秩序不是虛無縹緲的,它實實在在,有自己的落腳點和載體。教育行為是兒童秩序的落腳點,也是兒童秩序的載體。我們要讓兒童有更多體驗的機會,更多發(fā)出自我聲音的時間,進而讓兒童成為他自己。
音樂組
趙驍彤
本學期,瑯琊路小學全體教師都拿到了成所的這本新書《年輕的品格:教師的精神氣象》,看到書名,成所“青春洋溢”的笑容就仿佛躍然紙上,成所用一生堅守和傳遞的大格局與高格調呼之欲出。
閱讀本書第三章“兒童秩序:童心里的詩篇”時,我們無數(shù)次被書中的故事與情懷所感動。整章內容圍繞著兒童智慧與少年精神,聚焦著對認識孩子、構建兒童秩序的深度思考。字里行間蘊含著成所多年來對“兒童立場”的堅持與堅守,深描了成所對兒童秩序的理解與思考。
讀完本章,我覺得作為一名擁有“年輕品格”的教師,我們應當做到以下三點:要試著以孩子的視角看待世界;要將孩子置于學習的中央;要努力成為一名像孩子一樣的教師。在此,與廣大同仁共勉。
施雨
每每讀到成老的書都能感受到深沉的力量,在《年輕的品格》這本書中,成老將年輕視為品格,這就是精神,就是情懷,就是智慧,這給予我們年經教師莫大的鼓舞。在書的第三章里,我們看到成老對兒童秩序的解讀,并將之與年輕的品格血脈相承,讓我們看到作為教師與理解兒童、成為兒童之間的必然聯(lián)系。
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被成老稱為“來先生”,因為他曾應陳鶴琴先生之請寫過一首《教師歌》。這首歌曲清晰又淺顯地闡述教師何為:“來!來!來!來到小孩子的隊伍里,發(fā)現(xiàn)你的小孩。你不能教導小孩,除非是發(fā)現(xiàn)了你的小孩……”
我們立志做新時代的大先生,而正如成老所說,大先生是一個長大的兒童,而教師就是針對兒童的特點,研究兒童,進行教育教學。
科學組
朱成名
兒童研究是教師的第一專業(yè),兒童秩序是年輕品格的活力源泉。當我們像孩子一樣說話時,我們有可能成為天才。當我們回歸童心,用兒童的視角去看待世界時,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生活中更多的美好和可能性。這種回歸童心的行為不僅讓教育者感到更加年輕有活力,也讓我們的心靈更加純凈、簡單和美好。
當我們靜下心來觀察兒童,成為兒童行為觀察者,記錄下兒童校園生活的行為表征,去深入了解兒童秩序時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其不僅僅是一種表面的行為規(guī)范,更是一種內在的智慧和精神。這種智慧和精神是通過兒童的眼睛去看世界,通過他們的心靈去感受生活,通過他們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。作為教育者,我們應該去發(fā)現(xiàn)、尊重和保護這種秩序,和孩子們一起在童心中找到生活的樂趣和價值。
紀棟棟
讀完成尚榮先生的《年輕的品格:教師的精神氣象》第三輯,我深受啟發(fā)。本章以兒童的視角,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兒童秩序的重要性,讓我對兒童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書中,成尚榮先生強調,兒童智慧、少年精神與年輕的品格血脈相承,是年輕品格的應有之義。這讓我明白,我們應該尊重和理解孩子,讓他們在自由和快樂中成長,發(fā)展出獨特的個性和品格。同時,我們也應該引導他們,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。此外,成尚榮先生還提出,我們應該像孩子一樣說話,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們,更好地教育他們。這讓我深感贊同。作為教師,我們應該放下成人的架子,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,用孩子的語言和孩子交流。這樣,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他們,真正幫助他們。
總的來說,這本書讓我對兒童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。我相信,只有尊重和理解孩子,才能培養(yǎng)出有品格、有能力、有責任感的新一代。
體育組
肖立扣
在閱讀《年輕的品格:教師的精神氣象》中“作為教師的兒童”這篇文章時,我深深被成尚榮先生的觀點所打動。
在這篇文章中,成先生強調了教師的兒童性,概括了教師與兒童關系的四種表達:我是教師--我是兒童--我是長大的兒童--作為教師的兒童。他指出,兒童世界清純的、干凈的,他們的好奇心、探究精神和創(chuàng)新思維對教師所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影響。這一觀點讓我意識到,教師在專業(yè)成長的道路上不應該忽視兒童的作用,而是應該充分尊重和利用兒童的智慧和創(chuàng)造力。同時,成先生還強調了教師應該保持對兒童的敬畏之心,尊重兒童的個性和差異。這一觀點提醒我,作為教育者,我們應該用兒童的眼光看待世界,理解兒童的需求和心理,從而更好地引導他們的成長。
“作為教師的兒童”這篇文章讓我深刻認識到兒童在教師專業(yè)發(fā)展和精神成長中的重要作用,以及我們應該如何與兒童建立良好的關系,用兒童的眼光看待世界,更好地引導他們的成長。我相信這些觀點對我未來的教育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。
姜羽
我們體育組研讀了《年輕的品格:教師的精神氣象》一書,在第三章《兒童秩序:童心里的詩篇》中讀到陶淵明用饒有興趣的《責子》詩,歷數(shù)膝下幾個孩子的種種不肖:“雖有五男兒,總不好紙筆。阿舒已二八,惰情故無匹。阿宣行志學,而不愛文術......”反應了陶淵明的兒童觀,他的兒童觀傾向于兒童是頑皮、懶散、無心向學的——至少對他家里的兒童。成尚榮先生的理解是:在兒童成長過程中,解放與規(guī)范,自由與守紀,活潑與嚴肅,快樂和刻苦......兩方面的結合、融合才能體現(xiàn)完整的“兒童性”,也才是人類偉大史詩草稿的內在邏輯,當然才是科學的兒童觀。
對已是為人父母亦是教師的我啟發(fā)深刻,家長的兒童觀和教師的兒童觀出發(fā)點都是愛,以兒童觀為出發(fā)點,了解兒童,引導、啟發(fā)兒童,能更好的育人。
讀書使人提高,一本好書能給我們帶來無盡的樂趣和享受,使我們終身受益?!敖處煛边@種特殊的職業(yè)就決定了每一位教師成為“讀書人”是一種職業(yè)召喚,一種義務,一種職責。本次的讀書活動,每位教師都在其中思考,在其中成長,我們會繼續(xù)研讀下去。用讀書踐行教育的溫度,使我們每一位教育人應盡的責任。